正月初七,寒风凛冽的东北大地已然进入零度以下的寒冬,但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的沟口村,一户普通居民家中依然温暖如春。家中温度计的读数显示达到26摄氏度,而这一切的奥秘,竟然来源于几公里外最新启用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连瓦房店,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座核电站。在2022年11月,这项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正式投运,标志着红沿河镇近2万居民迎来了全新的供暖方式。在供热面积达到24.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核能供暖不仅为居民的冬季生活带来了温暖,更是着眼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核能供暖让许多居民倍感安心,然而安全性始终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核能供暖的原理便是利用核电机组产生的蒸汽,通过换热器将供暖回路中的水加热,最终通过供热管网将热量送至每家每户。这一过程中,没有介质的交换,仅有热量的传递,确保了供暖的安全性。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的新闻发言人张卫东表示,核能供暖不仅让居民感受到了温暖,也为地区的生态环境做出了显著贡献。数据表明,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投运以来,红沿河镇成功取代了12座燃煤锅炉房,每年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烟尘209吨、二氧化硫60吨、氮氧化物85吨,以及2621吨的灰渣。这些极大地改善了供暖区域的大气质量,让红沿河镇的天空更蓝、河水更清。
在经济方面,核能供暖更稳定,不再受到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惠及居民和企业。家住沟口村的宋春艳和记者说,由于核能供暖收费标准依然不变,按照大连瓦房店市的有关政策,居民供暖价格依然保持在每平方米25块钱。她满怀期待地说:“技术更先进,供热安全稳定,核能供暖为百姓造福,自然在当地推行得很顺利。”
在位于国家电投东北公司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能供热基地,实时电子大屏的监控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着当地的天气变化、供热管网水压,以及家庭用户的室内温度,确保调度人员24小时随时应对。项目负责人王雪松介绍,与传统供热模式相比,核能供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全天候供热的温度调节,同时将部分热量利用于居民供暖,不仅提高了电厂的热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核能利用率。
作为中国东北首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在热电联产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但企业也面临着金钱上的压力,铺设一次管网近10公里的成本高达5000多万元。为了推动这一惠民项目的落地,国家税务总局瓦房店市税务局积极跟进,与企业保持紧密沟通,解决项目在政策适应和涉税处理中的各类挑战。预计在2024年,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还能够轻松的享受到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减免金额达到1.78亿元,部分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407万元,逐步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措施也为企业省下312万元。
供暖,关乎每一位居民的冬季生活,不单单是温暖,更是环保与经济利益的结合。随着核能供暖项目的成功投运,中国北方地区的清洁供暖方案得到了有效的探索。更加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辽宁的热源结构正在持续优化,未来,核能供暖技术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核能将在低碳能源转型中扮演关键角色。除供电和供暖外,辽宁还将进一步探讨核能在蒸汽供应和制氢等领域的综合应用,积极探索核能的更深层次利用。这一系列措施无疑将为未来的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
正因如此,辽宁红沿河核能供暖示范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温暖,更为国家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探索增添了宝贵的一笔。居民们在这个寒冬依然可以感觉到家中的温暖,仿佛一抹春阳洒在了冰冷的土地上,温暖与希望悄然生根发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